close
聯聖集團 陳宗賢◎撰文
2023年已過了一半,在這上半年,真的應驗了我在2020年底的預告,2023年將會是全球的黑暗年,台灣也不例外。
台灣5月景氣出現第7個藍燈,5月出口出現連續9個衰退,許多出口製造業均被迫採行無薪假的措施,2023年的GDP成長率也下修到2.1%,這些種種都顯示各行業都要有應變。
當然,還是有些內需的觀光、交通、餐飲等產業是不錯的,這就應驗「外冷內溫」的台灣經濟現象。
大家會比較關心的是未來台灣的產業經濟發展如何?
我在CEO班就跟大家預告,目前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是台灣的護國神山,預計還會延續至少5年,但是美國結合日韓加速發展,將來可能出現抗衡局面。
不過,我的觀察,下一波的護國神山應該會是軍工產業、醫療生技產業、儲能產業、AI相關產業等等,可見台灣是永遠要以創新來創造優勢。
至於內需產業,將會是新一波的新興量販與OMO(Online Merge Offline)型態的複合經營型態出現,連餐飲也不例外,會往大賣場發展。因為消費習慣的改變,「一站購足」的需求將是主流,所以專賣型態的街邊店將很難生存,值得大家注意。我們可從三井的LaLaport與唐吉訶德的快速展店得到印證。
若為外銷產業,那將是「短鏈革命」的發展。傳統的全球產銷分立,這種經濟學的「比較利益法則」式的國際分工將成為過去式。
所以,所有的企業均要思考從「專業專精」轉為「整合多元」的經營模式,透過產業鏈整合發揮「就近供貨與即時供貨」的經營優勢。
Published:2023Q3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