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Q2-03.jpg


聯聖致鼎管顧集團 陳宗賢◎主講/編輯室◎整理

企業經營正面臨六大變化趨勢,分別是科技更新快速、全球產業分工明確與區域經濟化、中國快速崛起、新世代翻轉一切、已開發國家停滯、消費市場板塊移動。

面對這六大變化趨勢,企業必須順勢調整經營方針,才有未來。如何調整?主要有五大方向。

一、G2明顯劃分的雙線發展

隨著美國的提倡,G2(Group 2)的明顯劃分,現在全球供應鏈是兩個大國主導一切,一個是中國主導的「紅色供應鏈」,一個是美國主導的「非紅供應鏈」。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這個情境。

未來紅色供應鏈是以中國及其所能影響到的地區國家為市場。相對的,中國及其所能影響到的地區國家以外的市場會抵制中國製品,因此非紅供應鏈會在中國及其所能影響到的地區國家以外的地區國家生產。

如此一來,想做中國市場,就要進入紅色供應鏈,在中國生產。想做歐美國家或亞洲民主國家的市場,就要進入非紅供應鏈,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國家生產。這是從生產的角度來看。

若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紅色供應鏈的市場,光是中國,就有14億人口,不容小覷。但是非紅供應鏈的市場,光是東協與印度,也有20億以上人口,比中國還多。因此,若以紅色供應鏈與非紅供應鏈兩者相較之,我們應重視非紅供應鏈的布局。

綜言之,不管是生產基地或是銷售市場,我們都要雙線發展。何謂雙線發展?就是在紅色供應鏈內,就要專注做中國市場,不要想要把非中國製品賣到中國,也不要想要把中國製品賣到歐美國家。因為一來一往間,很容易被關稅卡住。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地化,亦即我們要把市場區分開來,中國製造歸中國市場,台灣製造歸台灣市場,如此才容易避開G2明顯劃分的困擾,也能因應未來可能產生的變數。

二、區域經濟的國際布局

未來區域經濟的環境是需要國際布局的,不能再把生產基地放在中國或台灣,供應鏈必須進入當地,因為就近供貨、在地化供貨,才是主流。

隨著RCEP等區域經濟體的快速成形,區域經濟的基本目的就是保護政策,亦即在區域經濟體內的關稅幾乎是零;再者,不再是遠距離的國際運輸,而是短距離的區域經濟體內的物流作業,可能下單後5天內就能到貨;再者,區域經濟體內的消費力,同質性很高。

因此,商品不再是放諸四海皆準,而是要有差異性的存在,如此,區域經濟體就成關鍵,亦即喜歡玩製造的,不一定要設廠,應該在每個區域經濟體內找到能夠為我們生產的存在。這也可見,今後是產銷整合的時代,整合是一個方法,投資是一個方法,策略聯盟是一個方法,外包、代工是一個方法,目的是取得商品才是王道。

三、內需市場的一次購足

台灣的內需市場出現重新洗牌,成長速度最快的就是電商。電商的未來在OMO(Online Merge Offline),這就告訴我們一次購足(One Stop Shopping)是趨勢。再者,台灣的Outlet Mall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也告訴我們一次購足是趨勢。

四、勞動市場的多元雇用

隨著國際大廠紛紛來台加碼投資,需要雇用大量勞動力(不只有工程師,還有行政人員),加上年輕世代不喜歡被雇用,不再進入勞動市場,開始走向Freelancer的工作型態,台灣勞動市場的勞動力會愈來愈短缺,因此企業用人要走上多元雇用。多元雇用就是要啟用Freelancer、專案外包、產學合作。

五、分權管理的快速形成

但凡有能力的人,如果我們不讓他有權利投資我們的事業,他就會離開。當他離開到外面創業當老闆,就會經營和我們一樣的事業,變成我們的競爭對手,因此我們要有危機意識。

而如何讓有能力的人留下來為我們效命?如何讓我們的事業版圖快速擴大而不失控?分權管理是最好的方法。

分權管理用在連鎖產業,就是我在1986年設計的內部創業制。現在台灣很多連鎖產業能夠快速發展上來,就是靠內部創業制。


Published:2021Q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聯聖 陳宗賢
    全站熱搜

    CEO領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