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是如何失敗的!避開慣性是關鍵


聯聖集團 陳宗賢◎撰文/圖源:Pixabay

查理.蒙格說:「研究失敗,比研究成功更有價值;研究失敗,我們可以更好地避開失敗。」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商業領域,恰恰相反,失敗的企業都有自己的共性。

什麼是失敗?企業短期一兩年的業績下滑或虧損並不代表企業失敗。這裡將企業失敗定義為企業的長期競爭力大幅衰落,長期虧損並損耗股東價值,更嚴重的結局是資產低於負債或現金流枯竭導致破產。

企業失敗的原因可以總結如下:

一、企業未能適應外部環境的重大變化

技術變化或顛覆式創新的出現,導致企業主營產品所在品類整體不再被人們所需要。

2013年諾基亞(Nokia)前任CEO歐里拉(Jorma Ollila)在記者招待會上公布同意微軟(Microsoft)收購時,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當2030年電動車成為主流時,原來的油車就不得不變革了。

佳能(Canon)家用數位相機被高畫質照相手機顛覆;行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在手機端就可以查看資訊,電視台、報紙、雜誌衰落;優步(Uber)共享叫車服務出現後,出租車產業衰落。

以上這些失敗的共同特徵,都是企業忽視了主要產品價值主張背後用戶的底層需求,當技術變化或破壞式創新出現,用戶的需求被創新調整了。這時,無論企業將產品做得多麼精益求精、服務做得多麼盡善盡美,都難以再挽回用戶。

根據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的觀點,很多企業的失敗並非管理不善、傲慢自大或決策失誤,反而是過於注重客戶當下的需求,導致創新能力下降,從而無法開拓新市場。

在破壞式創新面前,過去的成功企業往往背著較大的包袱,而新興的小企業沒有包袱,容易把握新的創新潮流。

克里斯汀生總結了在破壞式創新面前,過去的領先企業走向失敗的五大因素:

1、用戶控制了企業資源分配的模式,導致企業難以主動去做一些新的突破。

2、組織為維護現有模式的核心能力、既定流程和價值觀,無法應對市場的破壞性變化。

3、電商使得消費者的需求更加清楚地顯現,對於普通的標準化商品,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在於以盡可能低的價格、相對短的時間買到正品,至於是在網路上下單,還是去實體店下單,消費者並不太關心。在標準化商品贏家通吃的電商領域,純線下通路顯然無法和線上抗衡。

4、未來是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整合時代。

5、在核心組織中,會產生組織慣性,排斥新變革與新想法,因為想保有既得利益與權力,並習以為常。

所以,每家企業似乎都有自己的宿命,在遭遇創新者的窘境時,企業很難改變自己的基因,從而落入失敗。

如何打破創新者的窘境?克里斯汀生提供了一些方案。例如:

1、分拆小團隊在新市場試水溫,由於團隊規模小,很容易滿足小機遇和小收益;適用節省成本的方法,不斷嘗試、學習、再嘗試,以取得成功;利用現有資源,但針對創新型組織,實現另一套不同的企業運作方式。

2、盡量避開轉型期的企業,同時,盡量不去投資那些技術和商業模式可能變化較大的企業,去投資那些生意屬性變化較小的企業,會更加簡單有效。

另外,失敗的企業,對重大風險、事故和危機缺少警覺,反應遲鈍。

遇重大事故和危機,若企業沒有事前做好充分準備,或事後反應不迅速,足以讓一些企業直接破產。

一些重要事故導致企業破產,只是最後一根稻草,企業往往內部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是 「風化」;「風化」久了,一次特殊事件就可能導致「山崩」。

3、 企業命運過度依賴他人,也是失敗的關鍵。

當一家企業的命運掌握在他人手中,就有失敗的風險。有些企業的原物料或訂單,集中來自少數一兩家大供應商或大客戶,而對方卻有豐富的選擇,這就是將企業命運過度依賴他人。

蘋果供應鏈上的一些供應商企業,就是因為蘋果選擇新的供應商而導致其破產。

二、企業的重大戰略、經營決策、內部治理出現問題

1、重大戰略失誤

商業世界的競爭非常殘酷,對於一個非壟斷的企業,一次大的戰略失誤,就足以讓其走向衰敗。競爭對手可不會給失誤的企業太多改正錯誤的時間。

2、盲目多元化導致多元惡化

兩種情況下的多元化,會導致企業失敗:

一是企業成功後盲目自大,進入自己能力圈之外的領域。

二是企業面臨短期困境時,病急亂投醫,盲目進入新業務,以致主業失敗。

3、經營激進導致資金斷鏈

企業家往往具備一些冒險精神,也具有野心。當這種野心不受約束,超過了現實條件的允許時,就可能導致企業的失敗。

4、過度追求短期利潤,盲目擴大規模,管理失控、產品質量下降

良好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如果過度追求短期利潤,盲目擴大規模,不再重視產品和服務品質及消費者體驗,企業就會走上末路。

5、競爭失敗

商業世界充滿了競爭,很多企業的失敗是被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打敗。

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興起時,往往有多個甚至成千上百個競爭對手,最終活下來的可能只有兩三個。

6、經營管理階層的矛盾與衝突

經營管理層的矛盾,將導致企業無法聚精會神發展業務,導致企業失敗。

7、未落實經營分析與即時調整,導致黑字倒閉:如存貨與帳款過高,只關心業績未注意利潤

三、企業的價值觀偏離了正道

1、財務造假

企業財務造假的目的,要不是偽造業績,使得管理層獲得相應的激勵,就是為了抬高股價,從資本市場獲得融資,根本的原因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偏離了正道。財務造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信用危機,從而導致企業破產。

2、違背政府政策或社會公序良俗

以上列舉了企業失敗常見的一些共性原因,但一家企業的失敗往往並不是一個原因造成,而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為此,特整理如上,供經營管理者參考與警惕,避開危機,做好超前管理。


Published:2025Q2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O領導人 的頭像
CEO領導人

CEO領導人

CEO領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