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Q3-02.jpg


聯聖致鼎管顧集團 編輯室◎整理

台灣400年來一直都是與國際接軌,靠貿易發展上來的,現在也不能例外!2021年1月的國際政治與經濟要聞如下:

全球(WORLD)

★ 世界旅遊組織統計,疫情影響下,2020年全球旅遊業收入損失1.3兆美元,為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的逾11倍。國際旅客則減少10億人次,約74%,減幅最大的是往亞太地區的旅客 (84%),其次是非洲與中東 (75%)、歐洲 (70%)、美洲 (69%)。

★ IMF 1/26發布報告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將成長5.5%。其中,美國將成長5.1%,歐元區將成長4.2%,日本將成長3.1%,中國將成長8.1%,印度將成長11.5%,東協五國將成長5.2%。

★ 聯合國1/25發布報告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將成長4.7%。其中,美國將成長3.4%,歐元區將成長5%,日本將成長3%,中國將成長7.2%。

★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1/24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FDI(外來直接投資)年增4%至1630億美元,超過美國的年降49%至134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除美國FDI急劇下降外,英國、義大利、俄羅斯、德國、巴西的FDI也急劇下降。

★ 世界經濟論壇1/19發布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指出,疫情加劇美中兩國的競爭,也加劇社會分化,阻礙未來3~5年的經濟發展,同時推升未來5~10年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 IEA 1/19發布報告調降今年第1季與今年全年全球原油每日需求量預估值至58萬桶與30萬桶。主因是各國的鎖國與封城抑制全球燃料需求的復甦,預估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會回升。

★ 德意志銀行發布1/13~1/15的調查報告指出,目前被投資者視為最大市場泡沫的是比特幣,第二大市場泡沫是美國科技股。

★ 品浩(PIMCO)1/12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邁向復甦之途潛藏三大風險,不宜過度樂觀。三大風險分別是:(1) 主要國家若是不再續推財政刺激政策,將使全球經濟復甦失去支撐;(2) 中國去槓桿化若是危及成長,將殃及依賴中國需求的產業,妨礙全球經濟復甦;(3) 疫情若使消費趨於謹慎,企業也會不願為未來投資。

★ Sea-Intelligence編製的貨櫃輪服務可信度指數顯示,2020年11月貨櫃輪準點進港率僅50.1%,低於2019年同期的80%,創下2011年以來最低。亞洲至北美航線準點率更低於30%,只有全球長期平均值的一半。船期延誤將推升運輸成本,壓縮貨主營收。Sea-Intelligence分析,貨櫃短缺與延遲交貨的供需失衡亂象主要集中於北美,可能要到2021年上半年才會緩解。

★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展望2021年,提出4大預測:一是特斯拉將推出完全自駕車。二是SpaceX將推出衛星網路。三是人類將重返月球。四是太陽能與儲能業務的成長速度將超過電動車。

★ IDC公布,2020年全球PC(包括桌機、筆電和工作站)出貨量年增13.1%至3.03億台,創下2015年以來新高。主因是居家辦公、線上學習及消費需求激增。

前5大品牌依序是:聯想 (年增12%至7267萬台)、惠普 (年增7.5%至6765萬台)、戴爾 (年增8.1%至5030萬台)、蘋果 (年增29.1%至2310萬台)、宏碁 (年增22.9%至2099萬台)。

惟零組件與產能短缺問題,及物流上的缺櫃、交期拉長及價格暴漲等問題仍持續存在,供應商若為縮短交期而改採空運,成本壓力將大增。

★ 聯合國糧農組織1/7指出,2020年12月全球糧食價格連續第7個月飆漲,主因是除砂糖外,主要農產品都漲價。

小麥、玉米、高粱、稻米漲價的主因是外界對北美、拉美與俄羅斯農作物產量不足的憂慮加深。棕櫚油漲價的主因是生產國供應吃緊,及印尼大幅提高棕櫚油出口關稅。阿根廷的罷工也促使黃豆油漲價。

★ 世界銀行1/5發布報告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將成長4%。其中,美國將成長3.5%,歐元區將成長3.6%,日本將成長2.5%,中國將成長7.9%。

★ 群智諮詢統計,受益於宅經濟需求帶動,2020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逆勢成長,年增2.6%至2.47億台,創下近5年來新高。但是受限於面板供給吃緊,2021年電視出貨量可能年減3.24%至2.39億台。

東協(ASEAN)

★ 越南共產黨1/26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確立「2045年前躋身高所得(人均GNI在12536美元以上)已開發國家之列」的目標。越南目前是中低所得國家(人均GNI在1036~4045美元)。

★ 柬埔寨1/1起調漲最低工資至每月192美元。

★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1/1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疫情重創馬來西亞經濟,導致馬來西亞決定放棄與新加坡共建高鐵的計畫。為此,馬來西亞須賠償新加坡已承擔的費用約3億令吉。

★ 東協12月製造業PMI自50升至50.8,高於50榮枯線。其中,印尼自50.6升至51.3;泰國自50.4升至50.8;越南自49.9升至51.7,重返擴張;馬來西亞自48.4升至49.1;緬甸自43.2升至44.7;菲律賓自49.9降至49.2。

中國(CHINA)

★ 普華永道1/27發布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併購交易額年增30%至7338億美元,創下2016年以來新高,但是海外併購交易額降至420億美元,創下2010年以來新低,併購交易量也降至403宗,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

★ 中國工信部1/26宣布,中國已於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及外資合資企業不得超過2家的限制。屆時中國汽車市場將對外資全面開放。

★ 中國與紐西蘭1/26簽署升級版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讓紐西蘭99%的木材與紙品出口中國零關稅,也讓紐西蘭放寬中國投資紐西蘭的審查門檻。

★ 中國國家統計局1/18公布,中國2020年GDP年增2.3%至101.6兆元人民幣,首度突破百兆元,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減3.9%至39.1兆元人民幣,主要是受上半年的負成長拖累。

★ 高鑫零售1/15宣布,旗下的大潤發中國將全資收購與阿里巴巴合資成立的盒小馬,藉此拓展小型超市業態。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3指出,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惡化,已影響中國汽車產業2021年第1季的產線運作,並可能繼續影響第2季的產線運作。

★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1/11公布,2020年12月中國手機出貨量年減12.6%至2659.5萬支;1~12月累積出貨量年減20.8%至3.08億支;整體呈下降趨勢。但是IDC預估,2021年中國手機出貨量將年增4.6%至3.4億支。其中,40%的手機用戶將切換為5G手機。

★ 百度1/11宣布,將跨足智能電動車產業。

★ 2020年下半年,華晨、紫光、永煤等中企相繼爆出債務違約。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在2021年將面臨更巨大的債務壓力,屆時信用債到期規模將達6.87兆元人民幣,其中又以3~4月的壓力最大。

★ 中國所有直轄市、省會城市、計畫單列市的商場、超市、藥局、書店、郵政快遞及商旅,自1/1起,禁用一次性不可分解塑料製品。新京報分析,此舉將使塑料業進入重新洗牌的陣痛期,而中國塑料之鄉安徽桐城的8000家塑料廠將首當其衝。

亞洲與亞太(ASIA & ASIA-PACIFIC)

★ 韓國央行1/26公布,2020年韓國經濟負成長1%,創下1998年(-5.1%)以來新低,但是鑒於出口品半導體價格逐步回升,同步上調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3%。

★ 中澳關係持續惡化,澳洲統計局1/25公布的數據卻顯示,2020年12月澳洲對中國貿易順差52億澳元,其中,出口增加23億澳元,進口減少6.41億澳元。澳洲對外貿易順差也達90億澳元,創下史上第四高。

★ 印度1/25公告,將永久禁用抖音、微信等59款中國APP。

★ 日本1/21公布,2020年12月日本出口額年增2%,為2018年11月以來首見正成長。主因是對中國出口額年增10.2%。日本央行也同步上調2021財年(4/1起)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3.9%。

★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建置5G通訊網,將排除中國,與美國、英國合作。美日也達成協議,將加強合作研發6G通訊技術。

★ 印度為擺脫鋰電池對中國鋰礦的依賴,已成立國營企業,至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等國,開發新的鋰礦供應源。

★ 沙烏地阿拉伯1/4解除對卡達的制裁與封鎖,結束雙方自2017年6月以來的斷交關係。

★ 日本2020年12月製造業PMI自49升至50,創下2019年4月以來新高,結束連續19個月的萎縮。台灣自56.9升至59.4,創下2011年1月以來新高。韓國持平於52.9,為連續第3個月擴張。相較於台日韓的製造業景氣趨於活絡,中國的製造業景氣則從活絡中開始放緩,官方製造業PMI自52.1降至51.9,財新製造業PMI自54.9降至53。

★ 韓國1/3公布,2020年出生人數創新低,少於死亡人數,導致韓國人口首見負成長。

美洲(AMERICA)

★ 美國財政部1/27修改對中國軍工企業投資限制,允許國人投資名稱類似公司,直至5/27。

★ 美國1月製造業PMI初值自57.1升至59.1,創下2007年5月以來新高。然而,IHS Markit報告顯示,疫情導致供應鏈斷鏈,迫使製造商不斷漲價,未來恐加劇通膨壓力。

★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2裁定,中國木製品存在傾銷與補貼。

★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1/22公布,美國2020年成屋銷售量增至564萬戶,創下2006年以來新高。主因是創新低的房貸利率與疫情迫使民眾在家上班上課帶動買房需求旺盛。

★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1公告,將對中企立訊啟動337調查。

★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1/21公布,中國2020年進口1000億美元美國貨,只達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訂下1731億美元目標的約58%。

★ 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1/20宣誓就職,就職當日即簽署17項行政命令,推翻川普政府的多項政策,包括重返巴黎氣候協定、重返WHO、停建美墨邊境圍牆、解除穆斯林入境美國禁令、撤銷美加輸油管計畫。1/22又簽署行政命令,調漲最低時薪自7.25美元至15美元。1/25則簽署行政命令,延續川普政府的美國製造路線,要求聯邦政府增購美國產品。

★ 高盛與美國銀行均發布報告上調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至6.6%與5%。主因是拜登提出的新紓困計畫有助於加快美國經濟復甦。

★ 美國國防部1/14宣布新一輪「中國軍工企業」貿易制裁黑名單,名單包括小米、中國商飛、中微半導體設備、籮筐技術、北京中關村發展投資中心、高雲半導體、大新華航空、中譯語通、中國航空等9家中企。此前已有35家中企被列入黑名單。

★ 美國商務部1/14宣布,基於中海油與北京天驕威脅國安,將分別將之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與軍事終端用戶清單(Military End-User List)。

★ 美國眾議院1/13表決通過總統彈劾案,致使川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2度遭彈劾的總統,但因參議院不會在1/20拜登就職前審理,因此川普能安穩做完任期。

★ 美國1/13宣布,全面禁止新疆出口的棉花與番茄產品入境美國,理由是這些產品涉嫌強迫勞動。

★ 高通1/13宣布,將斥資14億美元收購晶片新創企業Nuvia。外界分析,此舉有助於高通減輕對安謀的依賴。因為安謀已被高通勁敵輝達以400億美元收購。

★ 美國農業部下修2020/2021年度玉米、黃豆結算庫存量預估值,致使玉米3月期貨價在1/13創下2013年6月以來新高,黃豆3月期貨價也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

而在中國擴大進口黃豆、小麥、玉米,美國農作物收成不如預期,糧食關鍵出口國阿根廷天氣乾旱影響產量,小麥出口國俄羅斯打算調整出口關稅下,將加劇全球糧食短缺的風險。

★ 加拿大1/12宣布,禁止進口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的產品,並禁止對中國出口可能被用於監控、任意拘押或強迫勞動的技術與產品。

★ 通用汽車1/12宣布,將進軍電動物流車產業。1/28宣布,到2035年,將停產燃油車,只賣電動車。

★ 美國1/11宣布,自1/12起,對法國與德國的飛機零件徵收15%的進口關稅,也對兩國的特定葡萄酒徵收25%的進口關稅。此舉是美國對歐盟在2020年11月向美國波音飛機與農產品徵收進口關稅的反制。

★ CNN 1/10報導,美國失業6個月以上的人口已從2020年9月的240萬人增至目前的近400萬人,約占總失業人口的逾37%。超過半數的長期失業人口來自休閒與飯店、教育、衛生服務、批發與零售貿易業。

★ 美國總統川普1/5簽署行政命令,禁止國人使用支付寶、QQ錢包、騰訊QQ、微信支付、掃描全能王、茄子快傳、VMate、WPS Office等8款中國APP進行交易。1/13簽署行政命令,禁止國人持有被國防部列為黑名單的中企證券,並且2021/11/11前要出清持股。1/18簽署行政命令,要求政府與承包商徹查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國製造的無人機,必要時停用。

★ 美國2020年12月製造業PMI自57.5升至60.7,創下2018年8月以來新高,也已連續第8個月高於50榮枯線,顯示美國製造業正在穩步復甦。

★ 美國20州1/1起調漲最低工資。其中,工資最高的是加州的時薪14美元,其次是華盛頓州的時薪13.69美元,第三是麻州的時薪13.5美元。

★ 美國紐約證交所1/1宣布,將於1/7~1/11啟動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的下市程序。1/4又宣布,取消這3家中企的下市程序。1/6再宣布,重啟這3家中企的下市程序。

★ 美國國會1/1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中的「企業透明法」要求美國空殼公司必須向美國財政部金融執法機關通報所有人身分。此舉將打擊全球的洗錢與逃稅行為。

歐洲(EUROPE)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29簽署行政命令,制裁中國天驕相關企業及其母公司北京信威。

★ 歐洲議會1/20表決通過2項友台決議案,除重申關注台海情勢外,也首度呼籲歐盟各國重新檢視對台政策。

★ 歐洲是全球電動車銷量最大市場,電動車新車登記數量是中國的2倍、美國的5倍。EV Volumes統計,2020年11月歐洲電動車銷量最多的前4大品牌依序是雷諾 Zoe、福斯 ID.3、現代 Kona、特斯拉 Model 3。特斯拉被後來居上。

★ 德國1/14公布,德國2020年經濟成長率初值為-5%,結束10年來的正成長態勢。

★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1/9公布,受疫情影響,2020年德國新車登記數年減19%至290萬輛,產量則為350萬輛,創下45年來新低。

★ 挪威1/5公布,2020年挪威掛牌新車中,電動車占54.3%,高於2019年的42.4%,成為全球首個電動車占比突破50%的國家。

★ 歐元區2020年12月製造業PMI,在德國快速成長的帶動下,自53.8升至55.2,創下2018年5月以來新高。其中,德國自57.8升至58.3,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法國 (51.1)、西班牙 (51.0)、義大利 (52.8) 也重返擴張。


Published:2021Q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O領導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