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聖致鼎管顧集團 唐美娟◎撰文
對企業來說,每年的12月都是一年成果展現的結算,也藉此作為規劃來年發展的比較基礎。但是談到企業的發展,若以量化的指標來看,愈大、愈多、愈高大概是在規劃發展中的期待,卻也要同步提醒,這些名詞是相對比較出來的。追求的過程中,仍要注意這些量化的指標結構,才不至於只有表面的好。
這就像是有些公司規模原本只有20幾人,若是這時業務量在成長,也有穩定成長的利潤,一旦公司因應業務量的需求,因為業務量翻倍,人員也跟著增加2倍以上,就會發現毛利不一定成長,甚至逐步遞減。也會發現,執行人員增加,人員溝通增加,卻因為沒有勝任的中高階主管,企業主必須事必躬親。
再檢視公司的業績結構,還可能發現許多商品不賺錢,但是為了業績好看或是老客戶的交情,沒有利潤,硬著頭皮也要接,同時就得投入更多人工時的相對服務。
而面對這些業務、人員、客戶的成長,卻反而落入要繼續、還是要調整的左右為難。
其實,這些都是企業經營的過程。大多數企業都是因為經營走到了當下,所以面臨到要走回頭路或是奮力一搏的兩難。但這也是企業是否能站上下一階段很重要的關鍵點,因此在面對每一階段的發展過程,記得要同步檢視每一階段的結構,才能留下企業永續經營的DNA,作為下一階段的傳承。
Published:2017Q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